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降本、高性价比成上海车展关键词 多家供应链企业“上新”竞合共赢

时间:2023-04-19 14:40:45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徐一鸣见习记者孙文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阔别两年,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于4月18日在上海国家会议展览中心强势回归。

一如开年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火热态势,此次上海车展盛况非凡。作为今年全球第一场A级车展,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的上海车展使用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13个室内展馆,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吸引了海内外1000余家主流汽车品牌、汽车供应链和汽车科技企业。

当下,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汽车“新四化”浪潮正改变着中国和世界汽车市场的格局。从场馆数量安排上来看,今年上海车展上,乘用车依旧是“主角”。但有别于以往,2023年上海车展使用3个场馆,覆盖未来出行、芯片、雷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车联网等新产品和技术。

记者走访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多家展台后了解到,过去一个月,新能源汽车打响“价格战”将汽车行业的“内卷”推至明面,相关供应链厂商亦难逃影响,部分展台工作人员在介绍新产品时几乎离不开“性价比”“一体化方案”“竞合共赢”等字眼。一路狂飙的国内汽车供应链又将如何打破当前的成本瓶颈、创新向上?

“内卷”加剧

按照车展议程,4月18日、19日为媒体日,但当记者于开幕时间到达上海国家会议展览中心时,前来参展的观众已经排起长队,等待扫码实名注册进入车展。在稍早前的周末,据一位赶来上海参展的观众说,“一飞机(航班)大半(旅客)都是冲着上海车展来的。”

场馆内部,汽车及供应链厂商更是不约而同地拿出成本更低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这与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变革有着莫大的关联。

仅从混动细分市场而言,江淮汽车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无论是机构预测、持续销量增长还是各品牌争先恐后的产品投放态势,混动都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发展为乘用车的主流大市场。主流市场面对的就是主流用户群,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用户逐渐理性成熟,从单一需求向复合需求转变,从单一场景向多元场景拓展。

新的市场环境无疑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前的混动用户群体更多关注的是购车和用车成本,而新一代用户群体选择混动产品,则是既要又要还要更要。”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这对新一代混动产品提出了更高难度、更复合的价值要求。

在今年车展上,江淮汽车一连发布首款概念车RF-M、智能化乘用大皮卡、首款插电混动SUV车型QXPHEV等多款新车型,在定价上,更是主打“高性价比”路线,以应对各细分市场及客户人群需求变化。

在供应链展厅,汽车行业“内卷”程度更可见一斑。参展观众几乎每走一段距离就能见到车载雷达新品,或者智行一体化方案。复睿智行此次携公司全新4D毫米波雷达首次公开亮相,在离之不远的展区,在ETC领域深耕多年的万集科技也推出了FLASH车载补盲激光雷达。

一位车载雷达参展商工作人员向记者直言,各家车载雷达对应应用场景的不同选用技术有差别,比如有些对探测精度要求较高,有些则能进行远距离扫盲。目前,公司的车载雷达定价要看出货量。随着汽车整体售价下跌,相应的每个零部件报价也会受影响。可以说,车企目前在包括车载雷达在内的零部件定价上具有相当高的话语权。

同样加入“高性价比”行列的供应链公司还有A股上市公司华峰超纤。在此次车展上,华峰超纤使用推出可回收尼龙、生物基多元醇等制作的内饰材料,可运用到方向盘、座舱等零部件。

“我们新材料可以替代真皮,就本身的成本或回收利用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华峰超纤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汽车目前还有一种常用的豪华内饰材料需要依赖进口,整体采购成本比较高,现在我们相当于使用了全新的材料进行国产化替代。公司准备在2024年、2025年正式推出。”

拥抱变化

无论是乘用车企,还是各个零部件供应商,随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在“新四化”浪潮下以及终端“价格战”的影响下,如何更好地生存,谋求更大的市场已成为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正如本次车展主题“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所提到的,“在这10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汽车线电力架构,从过去传统的分布式系统到集中融合的系统,在这个过程当中,软件的复杂度、系统的行动难度越来越高。”纵目科技CEO唐锐对《证券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直言。

唐锐认为,汽车产业链也开始从传统的链式结构,向更加柔性的网状结构转变,自动驾驶行业将由过去你追我赶的竞争模式,逐渐向生态圈融合共赢模式演进。但是直到今天,产业链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生态圈之间究竟怎么去构建信任,从而能够持续合作,互利共赢。

事实上,在此次上海车展上,越来越多芯片企业、科技企业以零部件供应商身份参展,试图打破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协作障碍和信息壁垒,参与到这场汽车技术与产业变革中来。

在纵目科技目前的智驾生态圈中,地平线、芯驰科技、加特兰微电子等知名车规芯片企业也出现在了此次车展上。

上述参展商向记者表示,“三年淘汰赛论”是从业人士的普遍认知,2023年作为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拐点,此后,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上缺一不可,促使不少车企同供应链企业提前“抱团取暖”。

博泰车联网创始人、CEO应宜伦亦深感行业变化,而应对变化方式唯有互利共赢。他向记者表示,“2016年到2020年是互联网跟汽车、软件的融合,我们现在看2022年到2030年,其实就是集成电路跟汽车产业的融合。”

“基于域控制器的规模量产上车,舱驾一体方案的迭代,跨域融合已经成为未来几年智能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域控架构加速量产,主流高算力计算平台的应用,正在引发新一轮智能网联市场竞争的升级,舱驾一体的实现有赖于高算力芯片计算平台。”应宜伦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属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6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