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2023第二届中国零售金融反诈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顺利举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发布并解读《中国零售金融逃废债风险报告》。
何平介绍,近些年来,国家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然而,随着竞争加剧,应用场景拓展,客户群体愈发下沉,部分借款人利用网贷平台、小贷公司等机构的风控漏洞,寻求免除利息的途径。新冠疫情爆发后,一些无偿还能力的借款人利用各种非正规手段逃避债务,出现一些有组织、有预谋的逃废债行为。
(资料图片)
针对逃废债这一社会现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新网银行成立联合课题组,编制《中国零售金融逃废债风险报告》,通过认真、详实的分析调研,厘清逃废债发展脉络,展现其产业现状、主要业务模式,并从政策、行业实操等方面,阐述治理逃废债的方法。
逃废债是一种获取资金后主观上摆脱偿还或者逃避还贷的行为,分为企业逃废债和个人逃废债。何平强调,报告所讨论的逃废债特指债务人为个人的逃废债行为,尤其是指基于个人信用卡或消费贷款产品出现的恶意逃废债,即不努力寻找还款办法,反而利用各种非法手段逃避债务的行为。
课题组发现,逃废债团伙因规模不同,其获客、服务与盈利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以是否主动获客并以此为盈利手段为依据,课题组将其分为“抱团式”逃废债和专业化逃废债分别进行研究。
所谓“抱团式”逃废债,即一些借款人通过拉拢债权人,获得对机构的话语权和谈判权,从而实现个人协商谈判、保密销账的目的。在实践中,直接对外获客盈利的行为较少。而专业化逃废债组织以盈利为目的,形成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课题组从营销推广、客户运营、提供服务、收费获利四环节入手,全面分析专业化逃废债组织的行为模式。
逃废债组织利用各大网络平台作为沟通媒介,明面上,普及金融与法律知识,帮助债务人摆脱债务困扰,实际上,却干着伪造材料、恶意投诉金融机构,扰乱金融消保秩序的黑灰产。要从根本上铲除毒瘤,何平表示,需监管部门、相关机构、社会组织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具体而言,可从宏观、中观、微观共同完善相关机制。
宏观上,明确自然人逃废债认定标准,优化金融消保投诉流程与考核方案。逃废债现在已形成产业链,建议相关部门考虑将其列入刑法处置范畴。
中观上,行业协会可以联合各金融机构,建立全行业共享的逃废债观察名单,用于统计涉嫌长期恶意投诉的客户,对反催收联盟、逃废债服务团伙、恶意投诉借款人等进行信息备案。
微观上,金融机构对内应强化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充分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考量,针对各产品、服务做好信用风险、欺诈风险的多重排查。同时,进一步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工作,提醒消费者切勿轻信非法牟利组织,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新网银行、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银联数据联合主办。来自国内金融领域的近两百位专家学者和金融机构从业者,围绕着“共建金融反诈防线”“金融行业联防联控”“AI技术创新对金融反诈的挑战”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以上图均由新网银行提供)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属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6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