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全球新资讯:【传统村落】成都青白江姚渡镇光明村: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时间:2023-07-03 08:10:08 来源:方志四川

成都青白江姚渡镇光明村


【资料图】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光明村,2019年6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3年4月19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四川传统村落名录。

传统村落形成年代久远,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能较完整体现传统风貌、民族或地域文化特色,包括自然村和行政村。

青白江区姚渡镇光明村,地处龙泉山脉浅丘地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曾有“川西客家第一庄园”美称的“曾家寨子”就坐落于此,山西太谷铭贤学校曾在此办学。具有百年历史的曾家寨子赋予了光明村浓厚的文化底蕴。

曾家寨子(局部)

曾家寨子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寨子,由四大主寨和一个祠堂即曾家老寨、水浸坝曾家寨、上新寨、下新寨和秀清公祠堂组成。

曾家老寨

水浸坝曾家寨

上新寨

下新寨

秀清公祠堂

曾家老寨子始建于清道光(1820—1850)年间,由广东客家移民后代曾秀清及其子孙主持修建。据曾家族谱记载,曾氏是曾参(曾子)的后裔,为曾参七十七代孙。曾秀清以务农为本,也通过买卖粮食、川椒、白蜡等赚了些钱,在姚渡镇上买街房数十间,有“曾半街”之称。随着子孙后代人数增多,曾秀清为解决居住及子孙教育问题,决定修寨子。一家人从灌县买木料、金堂买石材,就地烧瓦滚砖,从清道光、咸丰到同治中期,历经40多年(1830—1873)修建而成。

曾家老寨子是最早修建的。老寨子占地60余亩,共有房屋300多间,寨内有园林、池塘、亭阁、戏台等,布局精巧。木质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圆形石门、夯土泥巴墙、精致雕刻花纹,无一不展现着清代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色。寨子四周有恒墙,绕墙是丈余宽的护城河,河内置莲养鱼,并有东西城门,俨然一座城堡,整个寨子的建筑形如一个“曾”字,至今约有200年的历史。

曾家寨子

曾家寨子老式建筑(局部)

姚渡镇光明村一角

在曾家寨子旁,矗立着一座“三省祠”,名字来源于曾氏祖先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后人为纪念曾子,传承曾子思想,修建了这座三省祠。三省祠已有270多年历史,原先共有三间堂,曾遭到拆除,直至1997年才在原址附近恢复重建。

三省祠

抗日战争期间,由孔祥熙先生创建于山西太谷的铭贤学校(山西农大前身),曾内迁于曾家寨子,用曾家老寨子作为校本部、女生部、教师宿舍、伙食团,寨门前是大操场。从1937年到1944年,正值全面抗战最艰难的岁月,这座原本为住宅所用的庄园多了另一重身份:山西太谷铭贤学校新校址,它为从北方躲避战乱的200多名学生和教员提供了庇佑。铭贤学校在曾家寨子办学期间,创下了毕业学生近千人的辉煌,创造了抗战时期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抗战结束后,寨子归还原主,由曾绍琪、曾道等继续举办私立蜀贤中学。

一位教师在曾家寨子内的铭贤学校前留影

铭贤学校农艺系学生在城厢镇西门外的自建农场实习

铭贤学校师生合影

曾家老寨子是清代“湖广填四川”的重要见证,也记录了抗战期间文化教育活动内迁的历史,具有较为重要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

光明村曾家寨子

作为传统村落,光明村承载着许多历史足迹和文化内涵,无处不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除曾家寨子,村内有龙尾寺、七星盘月汉墓群、胡家河心岛等景点,人文资源优势明显。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在华夏农耕经济中具有根基性地位,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等永续性价值,被誉为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光明村历经百年发展,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只有在积极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深挖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做好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才能进一步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

(资料来源:成都市住建局、青白江区住建局、青白江区姚渡镇)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白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属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6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