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土特产”发展大会在平谷区桃源逸栈举行,100余位领导、专家和行业代表出席,共商“土特产”发展大计、共谋“土特产”发展未来。记者从现场获悉,在“土特产”发展的浪潮中平谷区趁势而上,率先开辟“土特产”发展新战场、新赛道。
(相关资料图)
头茬成熟的第一口鲜桃亮相现场
在“土特产”发展大会的展览区,来自平谷区的“土特产”进行了展销。在万亩桃花盛开的时节,头茬成熟的第一口鲜桃也如期而至。
在桃花开时候也能吃上新鲜桃,平谷区利用温室种植大桃已经有多年历史。来自夏各庄镇的北京益达丰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农户种植的头茬温室大桃已经红透,新品种黄金蟠也陆续成熟。合作社负责人见双久向记者介绍,平谷区有五六个乡镇都在种植温室大桃,夏各庄镇是其中之一,不少乡镇已经种植新品种,目前早露蟠桃、黄金蟠等新品种已经陆续成熟,最早3月底就可以成熟上市,采摘期可持续到7月,与露地大桃接茬。
除了大桃,在“土特产”发展大会的展览区,来自“博士农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优质农产品同步亮相,草莓、蜂蜜等鲜食农产品,桃罐头、欧李汁、果脯、五香鸡等深加工农产品,桃木工艺品、文玩核桃等特色文创产品,种类丰富的平谷“土特产”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
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平谷发展“土特产”底气足
平谷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确立了以服务首都发展为统领的“三区一口岸”即首都东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特色休闲及绿色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服务首都的综合性物流口岸。功能定位决定了平谷要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定了平谷要率先开辟“土特产”发展新战场、新赛道。
作为首都农业大区,平谷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形成了以大桃为主,红杏、梨等为辅的“一主多优”特色果品产业格局。“平谷大桃”“北寨红杏”、茅山后“佛见喜梨”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纳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了以蛋鸡、奶牛种业为主导,辐射带动油鸡、生猪种业全面发展的畜禽种业创新中心,初步形成鸡、牛等4大品类13个种质布局。同时,平谷区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建立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畜禽品种培育体系,成功培育出5个“京系列”蛋鸡品种和3个“沃德系列”肉鸡品种,其中蛋鸡品种全国市场占有率50%以上,逐步摆脱国外品种长期占据中国市场的局面;“沃德188”为我国第一批通过审定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打破国外育种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这些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平谷引领“土特产”发展注入了底气、信心。
挖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在“土特产”上做文章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平谷区发展土特产优势明显。平谷区依托农业科技念好“土”字诀,大胆创新“金三角”模式,引进院士工作站5个,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3个,聚集国家级种业研发平台9个,构建起科技创新资源“强磁场”。此外,平谷区探索“博士农场”,汇聚12位院士和301名博士到平谷当“农场主”,助力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打造“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更好满足市民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平谷区立足区位优势打好“特”字牌,地处三省市交界处,平谷区依托京津冀发展桥头堡优势,打造首都物流高地,建设现代化产业关键链接,建设首都重要农副产品保障供应的城郊大仓,菜鸟、京东等16家物流头部企业纷纷入驻平谷,荣获国家公铁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九块金字招牌”。
平谷区深耕产业融合唱好“产”字歌,构建“一湖两河一带多沟多点”发展布局,“爱尚金海湖”“大美黄松峪”等交相辉映,一镇一特色加速形成,并且打造了村庄里的桃花坞、夜游梨树沟等一批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建成“伴着河流骑回家”慢行系统,累计发展乡村民宿240户。此前,平谷区还推出了“春赏花、夏观景、秋采摘、冬玩雪”等精品旅游路线25条,“桃醉平谷”的品牌越擦越亮。
此次,大会同期举办了“2023年桃树认养活动”,通过果树认养,让市民了解桃树生长全过程,体验从生长到收获的喜悦。
未来,平谷区将继续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立足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结合高大尚平谷建设实际,聚焦建设农业中关村、打造农业中国芯发展主线,深耕“土特产”发展赛道,聚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深入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盘活乡土优势资源,擦亮特色金字招牌,延伸富民产业链条,奋力打造服务农业强国战略农业科技第一镇、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国物流第一镇、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中国乡村休闲第一镇,为做好“土特产”文章贡献平谷力量,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属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6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